今天给各位分享林丹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蒙古帝国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拥有蒙古铁骑的林丹汗,最后为何还惨败给了皇太极?
北元林丹汗是指北元时期蒙古最后一位皇帝林丹汗,名叫林丹巴图尔林丹汗,他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林丹汗,也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生平最大的劲敌。那么拥有蒙古铁骑的林丹汗,最后为何还惨败给了皇太极林丹汗?
公元1604年,十三岁的林丹汗即位。此时,蒙古帝国衰落已久,林丹汗励精图治,打算重现往日荣耀,因而他在位期间,曾推出一系列为政举措,虽没能挽回蒙古帝国没落的国运,却也不失为一位英明强悍的君主。
关于北元林丹汗的生平事迹,最早在1606年明朝大臣的奏章《边事大略》中提到。那时,正是林丹汗即位之初,明朝边境武将称之为“穷饿之虏”,可见明朝军事将领们对这位年少即位的“胡虏天子”抱有轻视之心,并未想到他日后会悍然发兵南侵。
公元1612年,林丹汗实力与威望都有长足进步,于是,他亲率三万大军入侵明朝,虽收效不大,却也一战成名。两年后,他再度率军征讨大明,并通过加强汗权的施政手段得以与草原其他部落联合,致使明朝在萨尔浒之战中败北,由此,北元林丹汗威名远播,引起了同样怀有南侵之心的金汉国皇帝努尔哈赤的高度警惕。
金汉国王努尔哈赤的实力渐强之后,曾有意拉拢林丹汗与其一同征伐大明。林丹汗却一早已然洞悉金人的野心,于是拒绝,并一度停止南征,与明朝一同联合抗金。直到满清入关前,北元林丹汗与清太宗皇太极的多年征战才以林丹汗的失败而告终。
首先是国情不佳,蒙古国,名存实亡,各方面实力根本不足以和大国抗衡。虽然蒙古国的军事力量颇为强大,曾经多方征讨成功,让各地的人闻风丧胆。但是仅仅只有军事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够支撑一个国家的发展的,还需要文化力量、政治力量,当时的蒙古国,文化力量薄弱,军事力量也不如从前,所以给了别人机会。
其次,拒绝和努尔哈赤联合起来对抗明朝也加速了蒙古国的灭亡。当时努尔哈赤的后金发展迅速,综合实力突飞猛进,被林丹汗拒绝后的努尔哈赤更加明白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拒绝合作也加速了后金的强大,不合作便是敌人,也就是同时加速了蒙古国自身的灭亡。还有就是在最后关键一战,林丹遭到部落首领背叛,受到了里应外合的夹击。
林丹汗坐拥蒙古最强悍的铁骑,他最后为何会失败呢?
北元的林丹汗指的是北元时期蒙古最后一位皇帝,叫做林丹巴图尔。他是成吉思汗的后裔,而且他也继承了元朝皇帝们的才干,但是最后可惜的是,就算林丹汗拥有当时最强大的铁骑,但是还是败给了清太宗皇太极。
在公元1604年的时候,林丹汗即位。而此时的蒙古帝国也不负往日的强盛了,开始日渐衰落。林丹汗励精图治,想要光复荣耀。因此在位时也推出了一系列的举措,虽然结果还是没能成功,但是也不失为一位强大的君王。
公元1617年,林丹汗和大明王朝刚刚打了一场架没多久。在东方的努尔哈赤也建立了后金帝国。而且在努尔哈赤的治理下,也开始逐渐威胁蒙古帝国了。虽然两方有过多次较量,但是现在的蒙古还能在努尔哈赤的手中生存下去。
而林丹汗的灭亡也不是在这个时候,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而这个皇太极就是林丹汗最大的劲敌。从公元1631年4月到1632年3月,皇太极就两次出兵远征林丹汗,也传令那些归顺后金的蒙古部落前来聚会。
到了这年五月,皇太极集结十万大军,兵分三路追击林丹汗的残部。而林丹汗也渡过黄河,跑了。皇太极也就没有在进一步的追击了。没过多久林丹汗就在一片复国无望中死去。
虽然林丹汗有着当时十分强大的蒙古铁骑,但是,当时已经不是蒙古人的天下了,时皇太极的天下,当然也不能说蒙古铁骑变弱了,只能说当时的国立蒙古是比不了当时的后金的。
作为成吉思汗的后裔,有统一雄心的林丹汗为何会败给后金?
蒙古最后一任大汗林丹汗是黄金家族的嫡系后裔林丹汗,同时还是著名的蒙古小王子达延汗的七世孙。而且林丹汗,林丹汗一直以来就有一个远大的理想,想要统一蒙古各部。而且林丹汗他为此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甚至他还给自己上了一个“神中之神全智成吉思隆盛汗”的尊号,显然就是想建立成吉思汗一样的功业。后来,他给自己的尊号,甚至多到45个字,变成了“林丹呼图克图圣武成吉思大明薛禅战无不胜无比伟大恰克剌瓦尔迪太宗上天之天宇宙之玉皇转金轮法王”。
但是,就算林丹汗是成吉思汗的后代,正宗的黄金家族血统,就算林丹汗有远大的志向,把自己神化成那个样子。但最终是,他不但未能统一蒙古各部,而且还把自己搞得非常悲惨,离开辽河套,踏上西迁之路,最后在青海败亡,蒙古灭国。
败亡林丹汗的,不是大明王朝,而是后金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君王。而且林丹汗败亡以后,他的所有老婆都被皇太极等一众后金宗室收纳,他的传国玉玺,也给到了皇太极手里。皇太极因为有了传国玉玺,正式登基当了皇帝。
(林丹汗)
那么,雄才大略的林丹汗,为什么最终死得那么惨呢?
林丹汗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林丹汗本身实力已经十分有限。
虽然林丹汗有远大的志向,虽然林丹汗是黄金家族的嫡传后代,虽然林丹汗手中有元朝延续下来的传国玉玺。但实际上,林丹汗当时的实力是非常微小的。
由于蒙古长期以来对北方蒙古的打击和分化瓦解,使得蒙古早就已经四分五裂,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真正在统一上有所作为的,也就是瓦剌也先,以及后来的达延汗。但是在于谦,以及明武宗的打击下,他们也都是昙花一现,最终并没有实现成功统一。
到林丹汗的时候,蒙古分裂得已经很厉害。当时整个蒙古分为漠北、漠南、漠西三大部分。漠西一直是蒙古本土的敌人,当然不会听从蒙古大汗吩咐。漠北的外喀尔喀,也不承认蒙古大汗是所谓的“共主”。就算是漠南,当时也已经分成了科尔沁、内喀尔喀、土默特、鄂尔多斯、察哈尔五部分。林丹汗能够支配的,就是位于辽河套的察哈尔部。这个察哈尔部,也并不统一,当时分为浩齐特、克什克腾、乃蛮、敖汉、乌珠穆沁、苏尼特、阿拉克卓特、主锡惕八个部分,互相是有矛盾的。
所以,林丹汗想要统一蒙古,其阻力显然是非常大的。
(皇太极)
二、林丹汗的对外战争策略有大失误。
林丹汗当时的对外策略,是联合明朝,打击东边崛起的后金。实际上,这个策略是有大问题的。
林丹汗之所以采用这个策略,是因为林丹汗实在是太穷了。他想要统一蒙古各部,既没有兵源,也没有资金。因此,他就想从明朝的身上想办法,从明朝那里搞一些钱来。
最初,林丹汗组织军队不断在明朝边境上挑事,一是为了抄掠,二是为了和明朝做生意。不过他们遭受了不小的打击。虽然后来林丹汗实现了与明朝做生意的目标,同时,明朝为了拉拢林丹汗抗击后金,不断地给林丹汗钱。但是林丹汗既没有和明朝建立起牢不可破的关系,同时又开罪于后金,与后金为敌。因此遭致后金不断分化瓦解蒙古各部。后金采用不断和蒙古各部联姻的方式,先是笼络内喀尔喀,后来又笼络科尔沁,致使这些漠南的蒙古各部都倒向了后金。
实际上,如果林丹汗联合后金,共同抗击明朝,林丹汗的成功率,应该会更高一些。但是林丹汗策略失误,着了后金的道。
(武力强大的后金军)
三、林丹汗内部政策有巨大问题。
林丹汗想要统一蒙古各部,除了战斗力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要集中蒙古各部的信仰。也就是说,他最好就是要打成吉思汗及黄金家族这张牌。只有打这张牌,才能有共同的信仰。
但林丹汗却背道而驰。本来蒙古各部信奉的是黄教(藏传佛教格鲁派),但是林丹汗却听从了别人的教唆,改为信奉红教(藏传佛教萨迦教)。这样一来,与大多数蒙古人的信仰就不同了。信仰不同,不发生宗教战争已经不错了,又如何把大家捏合起来呢?
后来,由于林丹汗与后金交恶,后金与漠南的内喀尔喀、科尔沁联姻、盟誓,这便使得林丹汗对这些部落发动了进攻,当然也加速了这些部落倒向后金。如果林丹汗一开始就联络后金,那么,蒙古内部就可以团结起来,内部的分化便不会加剧了。
总之,林丹汗无论在内政和外交上,都有致命的失误,再加上先天不足,最终才会遭致悲惨的结局。
为什么皇太极可以轻松打败林丹汗呢?
林丹汗这个人总结起来就四个字“志大才疏”林丹汗,个人认为蒙古诸部都是被林丹汗他拱手让给后金林丹汗的,当然也不能否认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俩的雄才大略。
林丹汗是成吉思汗的第22世孙,13岁时就继承林丹汗了蒙古大汗之位。当时的蒙古实际上就是一块烂摊子,内部四分五裂,诸部各自为政,同历代大汗一样,他也以统一蒙古为己任,但个人能力比起达延汗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林丹汗虽然只是蒙古名义上的最高领袖,但历史还是给了他崛起的机会。首先,”三足鼎立“是17世纪初,中国北方的基本政治格局,即后金、蒙古和明朝。明朝的衰弱让林丹汗在军事上承受的压力大为减少,同时明朝也无力对蒙古诸部进行分化瓦解。
后金和明朝都意识到,蒙古的态度对历史走起到决定性作用,都向林丹汗抛来了橄榄枝,但是林丹汗选择了与明朝结盟。明朝允许林丹汗互市通贡,同时每年还赏赐大量财务。
后金和林丹汗的驻地察哈尔部都在辽东,选择与明朝结盟是符合蒙古利益的,但是在处理盟友关系上却暴露出了他在政治上的幼稚与短视。
1622年,明朝与后金爆发了“广宁之战”,明军请求林丹汗发兵救援,但他却按兵不动,坐视后金攻陷广宁。广宁战略位置险要失陷后,明朝很快丢掉了整个辽东。明朝上下对林丹汗的“骑墙”做派十分不满,同时也在重新评估他在牵制后金到底有多大作用。
广宁之战对林丹汗的直接影响是他与明朝互市的口岸被后金霸占了,所以察哈尔部开始西迁至大同、宣化一带。林丹汗西迁后不断要求明朝增加赏赐,但明朝认为他已经无力牵制后金,屡次拒绝了林丹汗的请求。林丹汗恼羞成怒,纵兵劫掠明朝边境,这样双方的结盟彻底告破。
其次,在内部整合上,林丹汗始终无法在军事上完全征服其他部族,反而因为利益分配问题搞得诸部离心离德。后金在辽东崛起后,林丹汗拒绝了努尔哈赤的示好。
林丹汗坐拥战斗力强大的蒙古铁骑,最后为何他会失败呢?
林丹汗,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极为陌生的名字。但是光看后面林丹汗一个汗字就知道这是和蒙古有关,不懂历史的也许会以为他是蒙古时期,元朝时期的人物。其实林丹汗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一位蒙古领袖。只是那段乱世出现的两位主角实在光环太大,以致掩盖了林丹汗这位蒙古领袖的事迹。
介绍他失败之前,我们还是来介绍一下这位出色的蒙古领袖。林丹汗(1592年-1634年)孛儿只斤氏,名林丹巴图尔,汗号为呼图克图汗。是蒙古帝国第35任大汗(1604年-1634年在位),一般认为是蒙古末代大汗(也有人认为额哲是末代大汗)。布延彻辰汗去世后,13岁的长孙的林丹继承汗位,统辖察哈尔部。即位后初信黄教,后改宗红教,并兴建了都城察汉浩特(今内蒙古赤峰阿鲁科尔沁旗)。这些少数民族的名字是真的绕口!
林丹汗这个人一直想效仿他的祖先成吉思汗,想要试图统一蒙古达到成吉思汗的那种伟业。但是他面临着新兴的女真族、本族、包括明朝各方势力的威胁。他采取联名抗金的战略方针,对内控制蒙古其他部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攘外必先安内,想先把蒙古统一,然后避免与后金正面交战。1627年,林丹汗西迁平定右翼诸多蒙古部落,1632年后金皇太极征讨林丹汗,林丹汗不得已往逃亡青海。1634年,四十三岁的林丹汗因为天花死于青海大草滩,后来其儿子投降后金,至此蒙古帝国灭亡。
林丹汗对蒙古各部的统一战争的胜率非常高,几乎每战必胜。特别是像科尔沁、土默特这样蒙古一等一的强大部落都被打败了。但是后期为什么还是败在后金身上?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还是出现了失误?
其实当时蒙古真的是打不过建州女真和后金,接下来分析几种原因。草原上的东西很难养活这些部队,而且蒙古军队的战术也是极为的落后,再加上后金当时已经引进了明朝的火器,所以他的蒙古铁铁骑法抵挡后金的八旗兵。这是军事上的原因!
其二,林丹汗不太懂政治。人家满清知道拉拢科尔沁,林丹汗就知道一个劲的揍人家。你动不动的去揍人家一顿,人家肯定不愿意和你合作。而且林丹汗也不懂得该低头的时候低头,该抬头是抬头。他的祖先成吉思汗早期还知道对后金称臣。他却没有联合其他部落,对后金先服个软。还有当时林丹汗想和明朝一起去抵抗后金,但是明朝和蒙古其他部落已经打了上百年的战争。所以蒙古其他部落也是不想和明朝联合(比如说科尔沁)。
而且其内部也是制度不行,文化宗教也都处理的极其不恰当(详见上文,即位后初信黄教,后改宗红教)。后金和明朝虽然相互作战,谁都没能吃掉谁就是因为他们内部形成了统一。反观林丹汗这边还是属于一半统一,一半独立的状态。一旦发生了危机,大家都是同林鸟各自飞。而且和明朝的合作也没有彻底进行下去,明朝也是感觉如果蒙古做大了也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所以从上面来看,失败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内部不统一,战略方针失误,分不清敌友。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林丹汗和蒙古帝国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林丹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