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掷弹筒,以及掷弹筒的图片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掷弹筒怎么用?它是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使用的?
掷弹筒也叫超轻型迫击炮,在二战时期被日本军队大规模使用,后来又被我国军队大量仿制。掷弹筒的攻击原理和迫击炮相似,但是口径要比迫击炮更小,大部分掷弹筒的口径都是50mm口径。掷弹筒发射炮弹的时候,炮手将炮弹放入掷弹筒内,炮弹通过惯性滑入掷弹筒底部,击发底火通过发射药的作用力,将炮弹抛射出去。由于掷弹筒的闭气性不如迫击炮,炮弹口径也不如迫击炮,因此掷弹筒无论是威力还是射程都比如迫击炮,只能在战场上打击近距离的目标。
掷弹筒在一战时期就已经发明,主要用于弥补手榴弹射程不足的问题。一战以阵地战为主,当敌人冲击到一百米内的时候,大炮不适合攻击近距离的敌人,手榴弹又扔不到这么远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纷纷研制出一种简化的迫击炮,这类迫击炮的重量比较低,携带起来非常方便,威力略大于手榴弹,射程在手榴弹和迫击炮之间,刚好能够打击100米-200米范围内的敌人。
到了二战时期,日本军队将掷弹筒作为制式装备大量装备,掷弹筒开始被大规模使用。日本的掷弹筒主要是八九式掷弹筒和大正十年掷弹筒,大正十年掷弹筒的射程175米,重量只有2.6KG非常适合单兵携带。八九式掷弹筒的重量只有2.7KG,作战性能远胜于大正十年掷弹筒,射程能够超过500米,杀伤半径接近8米,单兵携带非常方便。
抗战时期,由于日本军队装备了大量的掷弹筒,我军在战争前期吃了不少亏。在300米以内的作战范围内,日本一个掷弹筒的火力,就能够压制住国军一个班。到了抗战后期,我国开始大量仿制掷弹筒,逐渐弥补了同日本在近距离火力上的差距。二战时期德军也装备过掷弹筒,由于欧洲战场各国的火力都比较充沛,德式掷弹筒的技术不如日式掷弹筒,德国掷弹筒发挥出来的作用比较有限。
掷弹筒能够在抗战时期大量使用,主要是因为抗战时期我国和日本的生产能力都比较弱,掷弹筒简单实用,适合大量装备。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军队经常用掷弹筒偷袭美军,令美军十分的头疼。在二战结束后,随着各国装备的不断更新换代,掷弹筒逐渐被各国军队淘汰掉,被轻型迫击炮所取代。
二战时被日军当成宝贝的掷弹筒,究竟有多恐怖?
掷弹筒是介于迫击炮和手榴弹之间的一种武器,其定位类似于现在的枪榴弹。属于中近程的面杀伤性武器,二战时期的日军大量装备了这种掷弹筒,在作战的时候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之所以说掷弹筒是一种神器,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首先就是在二战时期,没有下挂枪榴弹,枪榴弹只能使用空包弹进行发射,非常不方便。其次就是掷弹筒很好的填补了日军基层部队面杀伤火力不足的情况。最后就是掷弹筒虽然没有瞄准装置,但是依靠日本老兵的经验,足以达到指哪打哪。
首先就是在二战时期,没有下挂枪榴弹,枪榴弹只能使用空包弹进行发射,非常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和苏联军队选择了将轻型迫击炮部署到班排级部队,但是由于日本的资源非常少,这种方式肯定是不可取的,所以日本军队采用了一个更好的方式,那就是研制了能够发射手榴弹的掷弹筒。这种掷弹筒有效的保证了日本基层军队的面杀伤火力。
其次就是掷弹筒很好的填补了日军基层部队面杀伤火力不足的情况。当时的日军班组的面杀伤火力只有手榴弹,至于迫击炮,那是不可能放到班一级进行作战的。而且迫击炮的最小射程和手榴弹的最大射程之间仍然有火力空白区。所以就装备了这种枪榴弹。
最后就是掷弹筒虽然没有瞄准装置,但是依靠日本老兵的经验,足以达到指哪打哪。虽然日军装备的掷弹筒没有任何瞄准装置,但是在老兵的手里,掷弹筒的精度并不低,这些老兵按照自己的使用经验,基本上可以做到指哪打哪。在抗日战场上给国军机枪手带来了非常大的伤亡。
掷弹筒是用什么原理把炮弹发射出去?
掷弹筒从原理上来说,是一门超轻型的迫击炮。
日本掷弹筒的原理并不是很复杂,就是一个依靠高低压原理发射的掷雷器。掷弹筒所使用的榴弹,它的底部有个发射药室,里面装着发射药。榴弹底部的中间那个孔,安装有击发火帽。扣动扳机后,螺杆中间的击针,击发榴弹底部的火帽点燃发射药。
射手通过调节右侧的那个射程螺母,来调整螺杆在发射管内的长度。螺杆在发射管内的长度,决定了榴弹和发射管底部的空间距离。掷弹筒就是通过调节这段空间距离,来调整发射时的膛压,膛压的大小决定了掷弹筒的射程。
扩展资料:
日本掷弹筒除了发射专用榴弹外,还可以发射制式手榴弹----此时要加装发射药盂,且因为手榴弹作为炮弹使用闭气性不好,此时的射程大约在200米左右。
日军的掷弹筒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轻迫击炮,它的主要特点是射角大,弹道弯曲,射程不远。主要用来杀伤躲藏在工事和隐蔽物后的敌人或者在远距离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它的杀伤效果好,操作方便,可以伴随由单兵携带随一线步兵移动,对一线步兵进行支援。
由于单兵携带且可以隐蔽在障碍物后发射,它的隐蔽性很强。掷弹筒由特制的弹药袋携带,一个弹药袋可以携带8枚榴弹,一个二人掷弹筒小组可以携带16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掷弹筒
迫机炮和掷弹筒有什么区别?
一、结构不同:
掷弹筒相比迫击炮少掷弹筒了支架,瞄准镜等构件。
1、掷弹筒样式:
2、迫击炮样式:
二、射程不同:
迫击炮要相比掷弹筒射程远。例如,二战日本九七式90mm轻迫击炮最大射程:2850米,日本掷弹筒除了发射专用榴弹外,还可以发射制式手榴弹----此时要加装发射药盂,且因为手榴弹作为炮弹使用闭气性不好,此时的射程大约在200米左右。
三、发射方式不同:
掷弹筒的激发需要拉栓,击发撞针,才能发射掷弹筒;而迫击炮是利用下滑动能撞击底火;
扩展资料
日本掷弹筒在二战使用介绍:
日本掷弹筒除了发射专用榴弹外,还可以发射制式手榴弹----此时要加装发射药盂,且因为手榴弹作为炮弹使用闭气性不好,此时的射程大约在200米左右。
日军的掷弹筒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轻迫击炮,它的主要特点是射角大,弹道弯曲,射程不远。主要用来杀伤躲藏在工事和隐蔽物后的敌人或者在远距离杀伤敌人有生力量,
它的杀伤效果好,操作方便,可以伴随由单兵携带随一线步兵移动,对一线步兵进行支援。由于单兵携带且可以隐蔽在障碍物后发射,它的隐蔽性很强。掷弹筒由特制的弹药袋携带,一个弹药袋可以携带8枚榴弹,一个二人掷弹筒小组可以携带16枚。
在实战中,日军多次违背日内瓦公约 往往把毒气弹和榴弹混合使用,给中国抗日军民造成很大的杀伤。
掷弹筒能单人操作吗
掷弹筒需要双人操作,但也可以单人操作。
以跪姿发射,也可以卧姿发射,很灵活。单人操作最大射速20发每分钟,双人操作最大射速40发每分钟。发射速度很快,几具掷弹筒可在短时间内形成弹幕射击。
掷弹筒攻击范围:介于手雷和火箭筒之间的武器。弹药量:携带弹药量为2枚。并且掷弹筒的弹药可以选择为投掷蝴蝶雷(一种轻型反步兵地雷)着弹点直接形成小型地雷,在防御战时会有很大用处。可以设置武器的架设时间。
攻击方式:抛物线攻击。
挂件:可以加装瞄准具,加长炮身增加攻击距离。
由于底部的发射药未变,靠调整掷弹筒的角度,来确定发射距离瞄准目标,所以只有经验丰富的掷弹手,才能准确地击中目标。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掷弹筒和掷弹筒的图片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掷弹筒
评论列表